组织部长3_第十七章一石组织部长3起千层组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一石组织部长3起千层组织 (第4/6页)

响,踌躇满志的张德义就挨了当头一棒,当他兴致勃勃地演讲结束后,一位村干部的头一个提问就把他打懵了:“请问张老师,玉米良种有哪些?”

    张德义一时不知所措。说实话,他虽然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可他从小一心读书,学习成绩一直出类拔萃,根本就没想到自己会当农民。而且大学读的是中文系,直到大学毕业,对农业知识也是知之甚少,尽管在报名后日夜加班,然而农业的知识是无穷尽的,至于玉米有哪些良种,他实在以为这是太简单的问题,在紧急补课时主要是挖了那些深奥的问题,忽视了这个普通常识性问题。

    可是,村民们看他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便穷追不舍:“那么水稻的良种有哪些?”

    “…”张德义更加慌张起来了。

    “不懂就是不懂嘛,谁再提问下一个问题。”主持人忙出来打圆场。但张德义很快感觉到这些提问者不打算给他台阶下了。

    “假如你当了乡长,应该懂农业生产,请问二十四个节气是哪些?哪个节气该做啥子工作?”

    张德义虽然头脑一炸,但他竭力平静一下自己的情绪,至于二十四个节气,他在补课时倒是记了又记,在这关键时刻,他的头脑里跳出:“夏满忙夏暑相连”这样一句,他立即警告自己,千万不要紧张,他记得父亲告诉他记住二十四节气的办法,老百姓把它连成四句顺口溜,可此刻他只记得第二句,第一句一时想不起来了,而后面两句怎么也记不起来了呢?

    “张老师,不着急,再想一想!”主持人看着时间,说。

    “我…本来记得很清楚,可是…第二句是‘夏满忙夏暑相连’…”

    台下传来低低的笑声,还有人发出叫声,主持人立即制止住了。

    “张老师,连这些都不懂,你怎么指挥农业生产?说句真心话,你写一手好字,好文章,娃儿交给你也能学到知识,但是当乡长不是写字,做文章…我看你当个校长是块好材料。”

    提问步步紧逼,台下上千名观众爆发出一阵阵哄笑。张德义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地越发紧张起来。

    提问者当中有的是川坝乡拥有丰富农业生产经验的村干部,有的人早有准备,小本本上写了一条又一条。由于时间的限制,许多人都没来得及提问。

    就在张老师准备离开演讲台时,他说:“二十四节气是不是‘春雨惊春清谷雨,夏满芒夏暑相连,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

    尽管台下发出一阵掌声,但是,主持人却说:“你太紧张了!”

    第一天下来,张德义垂头丧气,饭也吃不下,家人劝他也不搭理,只是一个人生闷气。“大学毕业,当了那么多年老师,还从没受过这种窝囊气!”

    “二十四节气我背得滚瓜烂熟,一夜紧张没睡好觉,一上台看着那么多人,就想不起来了。”

    的确,自从报了名,张老师不仅找来了一大堆农村方面的书籍,没日没夜地“恶补”还专门和一些老农民仔细交谈过,并且走遍了十多个村搞调查,谁想到头一仗就打得一败涂地!

    晚饭后,乡中学的那些同事,支持他竞选的老师们都来到张老师家。大家不断给他鼓劲,打气,都说在将近二十场的竞争中这只不过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只要以后调整好了一定没问题。

    是啊!张德义一想,这只是一场马拉松的开始,在未来的十天内,他们将要进行十九次演讲答辩,每次内容还得因地制定,不得雷同。

    而对于乔志明来说,他从副乡长到乡长,前后干了七八年,在这样的场合自然是十分老道而且得心应手。第一天的答辩,使他进一步增添了必胜的信心。

    第二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川坝乡政府所在地的街道上热闹非凡,四村八社的乡民们纷纷向十字街口走来。就在街道的十字路口,停了一辆农用车,车厢上搭了一排桌子,铺上床单,四周的电线杆上、树上架起了音箱和喇叭。一看就知道是临时演讲台。

    三位未来的乡长又在这全乡最热闹的地方摆起了擂台。

    高音喇叭一响,赶集的群众纷纷涌了过来,一排又一排,人山人海,把临时演讲台挤得水泄不通。

    经过一夜的休整,张德义重新鼓足了信心,发挥他中文系出身的特长,抑扬顿挫地给乡民们带来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开头:

    “川坝,这个在中国版图上找不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同样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近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那,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排排绿树迎风飘扬,一个个企业日新月异,一条条街道平坦而整洁…”

    但是,他的激情很快就被农民们的提问给破坏了——

    一个老农越众而出,拿起了话筒,大声说:“张老师,你在昨天的会上说,如果乡上的待业青年没有工作,来找你就是了;如果农民们没有钱,跟你到荷花池转一圈就有了。我现在就来找你,你把钱拿给我好吗?”

    张德义万万没有想到,这分明是在为难他嘛!一时没了主张,红着脸,当时他的确说过这话,但在自己看来,则是另外一个意思,却没想到还真有人和他较真。

    他更加意识到,当个乡长比想象中要难得多。选民们所提问题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农民负担、生猪税收、老人赡养、土地丢荒、学校收费、城镇排污、食品安全、品种改良、水利修缮…

    可以说,每一场竞选答题都是一次全面的考试,稍有闪失,当面受窘不说,更重要的是影响到最后的选票。

    其实,选民们并不是为难他们,他们所提的问题都是农民们平时的切肤之痛。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温饱问题解决了,但是看到城里人的生活,看到周围农村过上更加富裕的日子了,他们能不向往早日过上小康生活吗?

    当乔志明走上演讲台时,乡民们太熟悉这位和他们打了多年交道的乡长了!可是今天,他却以竞选乡长三位候选人的身份站在演讲台上。往日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