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侯再生_第八十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 (第1/2页)

    第八十六章

    “都督,这是为何?”听得周瑜一口否决了陈武奔袭秣陵的提议,潘璋惊愕地询问道。

    “我军奔袭秣陵的目的何在?”周瑜暗叹了口气,没有直接回答潘璋的问题,却反问了一句。

    “…”潘璋微微一楞,张了张口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我等可与别将军的兵马汇合,一举击杀张飞狗贼。此贼若死,则敌军必会不战自破。“吕蒙急切地说道。

    “张飞已离开近9个时辰,此时恐怕早已到达秣陵,甚至可能已与仲异的兵马接起战来!纵然我等现在便起程前往秣陵,也未必能够赶得及。而且我军长途跋涉之后必然疲惫不堪,恰好予敌以可乘之机!”周瑜摇了摇头,沉声回答道。

    “而且太平守军也不会坐视我军奔袭秣陵…”潘璋接口说道“若其出城尾随追击,届时反而会对我军成两面夹击之势!”

    “我军可夺取秣陵,再夹击太平…”陈武急切地说道。但尚未说完,他便发现自己语中的弊病——一旦周瑜军去奔袭秣陵,所谓的“夹击太平”也就根本无法实现了。

    “那都督的意思如…”潘璋犹豫了片刻后说道。

    “…寻机先将太平之敌击灭,继而进击秣陵!”周瑜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语中带着壮士断腕的决然——周瑜已存有以牺牲别,瑜偏师为代价,赢得丹阳之战胜利的心理准备。

    “都督,难道您要强行攻破太平?”潘璋略有些疑惑地说道。

    “不!”周瑜摇了摇头,沉声说道“我意将敌诱出太平,在城外聚歼!”

    “将敌诱出?!”吕蒙出声问道“都督…但是该如何诱呢?”

    “奔袭太平!“周瑜淡然说道。

    “啊~~?”陈武、潘璋、吕蒙等人一齐惊愕地望着周瑜。

    吴城

    一接到陆逊的快马信报之后,吴郡太守全范即将郡中主要文武官吏召集至议事厅,商议如何平定富春令叛乱之事。

    “全太守。陆县令一介文弱,如何能够领军平叛?”魏延眉头微皱,不太乐观地向全范说道。魏延为人直爽,有话便说,也没有顾及到厅中还有陆逊的叔父陆俊。

    “伯言年少无知,不知轻重,还请魏将军见谅!”陆俊面现歉然地向魏延说道。尽管对侄儿的本领很有信心,但陆俊对此次陆逊仅率几百兵卒出征平叛之事还是感到担忧。

    “呵呵…”全范轻捋颔下长髯。呵呵笑了起来,似乎对陆逊出兵之事丝毫也不担心。

    “全公,您为何发笑…”陆俊看向全范,疑惑地问道。

    “文长将军,公华,你们勿需如此担忧!”全范从容自若地笑着说道“难道你们忘却了——由伯言任余杭令、并准许其自行调用县中驻军,皆是将军亲自吩咐。”

    “将军既然这样安排,一定有他的用意!”听得全范如此一说,魏延忽地神色大松。嘿然笑道。“现在想来,陆县令如此做法,倒是颇合兵贵神速之意。若是平叛稍迟。叛军必然坐大,则再行平叛的难度必然加大。“魏延可以不相信陆逊、可以不相信全范,但绝不会不相信主将张飞的眼光。

    “恩!”全范点头说道“伯言年纪虽轻,但却深通文韬战略,可谓我吴郡难得之少年英杰。亦正因如此,将军方会直接委以一县令长之重职,伯言目前缺地仅只是阅历而已!”

    “全太守,你以为会稽敌军会否乘富春叛乱之机进犯吴郡?”魏延略一思索,沉声问了一个问题。

    “恐怕会!“全范微微颔首说道。“仅以富春一县之力,妄起谋逆岂非自寻死路。若非得别逆会稽伪太守吕岱挑唆支持,富春令断不敢如此!”

    “若如此,陆县令便会大有危险…”魏延摸了摸微须的下巴,有些担忧地说道“纵然陆县令能够平定富春叛乱,恐怕也难匹敌会稽敌军!”

    顿了一顿,魏延继续说道“全太守。看来得尽快派遣援军前去援应陆县令!我意亲率2000兵卒赶赴富春,你看如何?”见识过全范的老谋深算之后,魏延对其还是比较尊重的。

    “魏将军,兵事方面你是内行,老朽却是外行,该当如何用兵皆由你决定!”全范呵呵一笑说道“但老朽以为魏将军前番所说的一句话颇有道理——兵贵神速!”

    “恩~延明白了!”魏延点了点头,会意地说道“全太守,延出征之后,吴城的兵事便要暂时相托于你了…”

    “愿代劳几日!”

    “那好,延这便去筹备出征之事!”魏延向全范和厅中众人微施一礼,随即转身离厅。列于大厅左侧的一众军中将领立即随在魏延的身后离厅而去…

    “魏将军,魏将军…”陆俊突然从厅内疾步追赶了上来,大声向前方的魏延呼唤道。

    “陆从事,有什么事吗?”魏延应声停下了步子,转身迎向陆俊问道。

    “魏将军…”陆俊踌躇了一下说道“若伯言战事不谐,请魏将军多多担待,设法保全其性命。伯言父母双亡,家中只这一支独苗…

    “陆从事放心!”魏延点了点头,爽快地说道。

    秣 陵城南十里,有山名“牛首”山势并不甚高,然山状奇特,如牛头双骑一般,故得其名。由于时过中秋,山上已现草木枯黄之色。

    八月十七日未申之交,牛首山北麓,一支3500余人的兵马正在谨慎地向北面行进。这支兵马正是自泾县奔袭秣陵的江东军孙瑜部。

    “校尉大人,前方并无异常!”一名先行探路的斥候疾步跑到周泰马前,低声禀报道。

    周泰点了点头。仿佛松了一口气,而后瓮声瓮气地回道“继续打探!”

    “是!”周泰策马来到队伍中列,微一行礼,向孙瑜禀报道:“孙将军,斥候并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