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 (第2/2页)
展颜一笑,点了点头,但眉宇间仍隐藏一丝愁云。 “将军,您以为江东军在进攻庐江地同时,会否也出兵进袭丹阳?”廖化沉寂了片刻后,突然出声问道。 “若不出意外,应当会…”我拿起桌上的军情绢书再次浏览了一番,随即说道。 “三叔为何如此肯定?”关平疑惑地看着我说道。尽管甘宁一直努力打探江东军的情报,但直至今日,非常精确地内容却尚未能够获得。如江东军的进攻动向问题,目前也仅能根据那神秘失踪的万余江东步卒,猜测出其可能在进攻庐江。 “此事不难推测!”将甘宁前后传来的三封军情绢书一起拿在手中微扬了扬,我沉声说道“据由这三封战报,大致可以推算出江东军‘明’里出动的兵马人数——江东的水军几乎全数出动,约有7000余人;经水路调动、其后却又失去踪迹的江东步卒约有万余人,两者相加,也就至多两万人而已。而据兴霸前番的回报——江东军击退荆州军后,剩余的兵力不会少于三万人。这便意味着,江东军至少还有万余步卒尚未出动。以目前形势看来,荆州军大败之后,短期之内根本无力继续威胁江东,江东军也就勿需留下如此多的兵力守卫柴桑。” 我说到这里,廖化、关平等人也已心有所悟。思索了片刻后,关平急切地问道:“三叔地意思是——江东军可能已经由陆路朝丹阳进军?” “嗯,有很大可能!”我点头沉声说道“所以,我等当务之急是要努力整军备战,以防江东军经陆路奔袭丹阳。同时,必须加紧敌情探寻,一定要把握到江东军确切的动向。” “元俭!稍后你让传递军情的士卒回报兴霸——命他一面继续相机与江东水军游斗,借以消耗江东水军实力,另一面让他派人加强对庐江、九江一带情报的搜集,尤其是九江与丹阳交界之处!”我沉声对廖化吩咐道。 “是!”廖化出列领命后,又细致地接着问了一句“将军还有其他吩咐吗?” “顺便也派人知会文安(金畴)和永威(裴元绍),命他二人 探哨务必十二时辰不停派出,给我仔细留意好太平和泾县方圆30里以内的情形。一旦有所异动,即刻以最快速度将军情传递至秣陵!”太平县和泾县是丹阳郡的西面门户,江东军若是西袭而来,必要经过这两县地域。 “末将明白了!”廖化将我所说的内容默记一遍后,领命退回队列之中。 “定国,你派人传我将令至曲阿——命丁奉留下少部巡江船只后,率主力船队西进与甘宁汇合,集中锦帆营军力与江东水师纠缠。”交代完廖化之后,我又转头对关平说道。 “是,三叔!” 庐江城南门下,激战正在进行中 在持盾士兵的掩护下,徐盛亲率数百名身形强壮的士兵,抬着几十根大木向城池发起猛冲。“呃~!”不时有抬木士兵被流矢射中,发出一声闷哼。但只要未丧失行动能力,这些负伤地士兵便依然坚持与同伴奋勇前冲。 “冲,一定要把护城河填平!”徐盛独自抗着一根大木,边向前冲,边招呼身后士卒跟上自己。 愈近城墙,城上倾泻的箭雨就愈加密集。“蓬!”“蓬!”“蓬!”飞舞的箭支不时与牛皮盾牌相撞,发出沉闷的声音。 不多时,猛冲的江东兵便顶着箭雨,成功扑到了城下。这些士兵都是经年累月跟随孙策、周瑜四处征战的精锐士卒,其战场技巧、对危险的直觉以及坚韧的意志,都不是一般士兵所能媲美的。 “盾牌兵分开,让老子来填河!”徐盛一声断喝,高举起手中大木向前疾冲过去。 听得徐盛的命令之后,那数百名持盾士兵迅速地向两边分开,将中间直面城门的地方空开。随后,抬着大木的士兵纷纷跟随在徐盛身后,向护城河猛冲过去。 原本宽约两丈有余的护城河,在江东军连续两日猛烈的攻城过后,已经被填得不足一丈宽。徐盛踏着前次攻城时填下的泥土,奋力将手中的大木掷进了河中,随即厉声狂吼道“扔过去!” “呼~!”数十根大木带着风声,被一齐扔进了护城河。只一瞬间,原本已不宽阔的河面便被大木填满。 通往城门的道路已然打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