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侯再生_第九十四章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上 (第1/2页)

    第九十四章(上)

    “究竟怎么回事?”一听许昌有变,曹cao再也无法保持冷静,沉声急问道。

    “丞相,这是荀公的加急文书!”刘晔上前,将一封绢书呈递给曹cao“国丈伏完勾结散骑常侍耿纪、兵曹椽韦晃、长水校尉吴建、议郎金祁,乘天子寿诞之际突然起事反叛。事起后,又有侍中卢敏、尚书郎刘助、太史周宣等人附从贼叛。叛军占据许昌未果后,已裹挟天子往武平(豫州谯郡一县)方向而去。”

    “不好!”贾诩略一思索,惊声说道“丞相,伏完等叛贼是准备南下投奔刘备。武平毗邻颖水,一旦刘备派麾下水军接应,伏完等人极有可能裹挟天子叛逃成功。”

    汉天子虽然早已无实权,近年来威望也大大降低,但对曹cao而言,这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工具。有了天子,就有了大义名分。尽管汉室已经衰微,但不可否认仍有很大一部分士族大儒忠于汉天子。而且,与偏安观念较重的南方士人不同,曹cao治下的北方士人对天子大义更为看重。在曹cao的麾下,就多有这样心系汉室却才华卓著的人才。甚至,连曹cao的头号臂助荀或荀文若,也是这样一个人物。否则,在这次伏完起事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朝臣附随。无论曹cao如何权倾朝野,如何的架空天子。但只要有天子在手,曹cao就能将这些人才聚拢在自己的手中。

    一旦天子走脱,甚至逃到刘备治下,对曹cao将无异于一场噩梦。试想,若是刘备以天子名义,召唤那些忠于汉室的官员大吏南下,曹cao恐怕除了以武力威逼,也拿不出什么有效地办法来。(注:历史上曹丕代汉时。曹cao已经在北方经营了二十多年。根基早已稳固,而那些有影响力的反对以魏代汉者,如荀或、荀攸、崔琰都已相继被曹cao逼死。更重要的是,经过二十几年。忠于汉室的那一辈人已大都过世,或者说被思想改造了。可以说。至曹丕代汉,阻力已基本被曹cao先行消除。但在本书中。情况大有不同。曹cao平定北方才不到三年,根基还远谈不上稳固,天子对他仍然非常重要>更有甚者,曹cao这权倾朝野的丞相位置,恐怕也将失去。天子如若南逃成功,势必在荆扬重建朝廷,署理朝政的丞相总不至于游离于都城之外。届时,曹cao不能丢下北方的基业,到刘备治下去“行使”丞相大权,那便只能换个人来担任丞相。失去了这一系列的名分,曹cao如何能够吸引人才前来投靠。跟刘备不同,曹cao既不是帝室宗亲,也没有那么好地名声。

    “曹休干什么吃地?让他统领许昌事务,他却让几个叛贼闹了个天翻地覆,居然连天子都被裹挟出了许昌!”曹cao一恼之下,将手中绢书狠狠地甩了出去,右手重重地桌案拍了一下,面色铁青地怒吼道。其实,曹cao的话里,连荀或也骂了进去。毕竟,曹休只是执掌军队,荀或才是真正的主事者。不过,荀或倒是受了无妄之灾。伏完等人起事前的几日,荀或因感染风寒,一直卧病在床,不能理事。许昌地大小事务,是由卫尉董昭和曹丕主管。又因天子寿诞,许昌上下一片忙碌,伏完等人的起事准备就被掩饰了过去。而曹休,其实也是受了他人地牵累。曹休本是将手中兵马一分为二,每六个时辰一轮换巡守许昌。其中曹休自己负责一轮,另一轮则由他的亲信校尉王必负责,而这王必与起事主谋之一地议郎金祁关系颇佳。当晚,恰好是由王必巡守,金祁借口有要事将其邀入府中,并在游说不成的情况下将其拘押。随即取得王必兵符的长水校尉吴建,诈称城中有人谋叛起事,王必被刺客所伤,业已昏厥。王必昏厥前“委托”吴建统领巡守兵马镇压“叛乱”巡守兵马中本有一部就是来自长水营,加之兵符又在吴建之手,而恰好此时城中确实起了混乱。最终,竟真让吴建暂时骗取了巡守兵马的指挥权。后来,这一部兵马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竟成了伏完等人起事的助力,给平定“叛乱”制造了巨大的阻碍。由于伏完等人行事尚算隐秘,当变乱骤起时,曹丕、董昭立时被搞了个措手不及。伏完等人第一步便是控制皇宫,取得天子的诏书后,直称曹cao为权jianian篡臣,号令京中百官应诏除贼。以卢敏、刘助为首的一部朝臣也对曹cao早有不满,见有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