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侯再生_第一一八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一八章 (第2/2页)

恢复元气之日。

    若其引曹cao为援,未必不能与皇叔抗衡几载。若河北战事了结,曹cao必一力南下,届时皇叔还有力剿灭孙权么?真到那时,孙权其系有可能乘虚反攻被夺诸郡,讲而据长江稳固江东之地。”

    徐庶听后,笑笑点头不语。

    “先生所言在理…”刘备点了点头,恳切地询问道“备当如何做,才可振兴社稷,还请先生赐教?”

    “欲兴王霸之业,无非依托三者…”张懿淡然笑道“一为天时,二为地利,三为人和。天时暂不可争,但地利、人和却可为。皇叔以仁德之名传于天下,百姓皆愿归心、士人尽相投效。可以说,以人和而论,当今无人可及皇叔。皇叔欲兴汉室、匡扶社稷,自然需以,人和,为本,施行仁政,更收天下之心。进而,以人和图谋地利、乃至天时。以眼下而言,北面曹cao暂不可图,但荆、扬、益州,皆可成为皇叔成就大业的地利之本。若能据而有之,何愁不能…”

    张懿款款而谈,刘备不住点头称善,连一旁的徐庶也面露赞许之色,似是非常欣赏张懿的才能。

    “先生胸有经纶而不傲,满腹才华而不骄,大贤之称实是名至实归…”听罢张懿的细致分析之后,刘备惊叹着说道“不知先生是哪里人士,师从何人?”

    “懿是东平寿张人,曾有幸师从胡公毋班(胡毋班,汉末大儒)”

    “东平寿张…”刘备拧眉略一思索,忽地说道“先生与故陈留太守张孟卓(张邈)有何关系?”

    “孟卓公正是懿族叔…”张懿面色略显黯淡地说道,似乎想起了什么悲痛的事情。

    “孟卓天下义士、汉室忠臣。备尝有牵与孟卓共讨国贼董卓,只可惜…”刘备叹了口气说道“如此义士忠臣最后竟陷于另一国贼之手(注:张邈曾背叛曹cao,迎吕布入兖州,但最终失败,全家被曹cao围杀)…天理何存…”

    “…”张懿面色深沉,低头默然不语。

    “刘备虽名微德薄,还请先生不弃鄙贱,出仕相助。刘备当拱听明诲…”刘备长身向张懿行了一礼,恳切地请求道。

    “皇叔不必如此…”张懿急忙还礼说道“懿虽不才,既蒙皇叔不弃,自当效犬马之劳!”

    “得先生相助,备无忧矣…”刘备纵声长笑说道“我看先生似有疲态,不如且在府中先休息片刻。晚间我将设宴贺先生相投之喜…”

    “多谢皇叔——”

    待张懿随府中亲侍离去之后,刘备详细地向孙乾询问了他遭逢张懿的全过程。

    “元直,你以为此人如何?”刘备领着徐庶回返书房,路上忍不住出声询问道。

    “此人确是不世奇才,庶亦有些自叹不如…”徐庶和声回道“此人既是张邈族侄,不投曹cao而投主公,亦是情理之中地事…”徐庶知道刘备的顾虑——张懿是兖州东平郡人,而兖州正是曹cao的根基所在。常理之下,张懿应当去投效曹cao才对。但从刚才的情况来看,徐庶也看不出张懿的表现有任何异常,而且站在徐庶的立场上,也不便多说什么,以免产生嫉贤妒能的误会。

    “恩…”刘备点了点头,暂时抛开了心中的顾虑,笑着说道“若能多得似张懿般人才,我与元直担子便要轻上许多…”

    “是啊——”徐庶淡笑了笑,轻应了一声,目光却显得有些深邃。

    用了两天时间,我逐一会见了有投效意愿的吴郡几大望族的族长。其中,除顾族是我亲自登门拜访之外,其余几族都是被密邀至郡守府中。在全范地推波助澜之下,顾、朱几族都应承了投效之事,并允诺以人、财、物力支持我军,以及让其族中精英至大哥麾下效力之事。

    九月十六日,原本我正打算亲自去一趟富春,探视一番给我带来莫大惊喜地陆逊,但一骑至秣陵而来的快马迫使我打消了想法——别,权就交换“人质”一事已有回音。由柴桑而来的使者已至秣陵,并携带了孙权地亲笔书信,而且使者声称书信必须亲手转交与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