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侯再生_第八十七章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下 (第2/2页)

之意便是“正因没跟刘备见面,孙家才能过得安生”似乎就是将刘备当瘟神一般。刘备只是淡淡一笑,并没有计较太多:“我与你父文台公,自平定黄巾贼乱时就已相识。其后,又曾同讨国贼董卓。记得那时天下英豪倍起,虎牢关前竟聚起十八路义旗。令尊当时是长沙太守,我不过是公孙伯圭麾下一将,云长、翼德只是马、步弓手。十几年过去,当时地十八路诸侯,如今还剩几人?”

    孙翊冷冷说道:“皇叔是在向我这败亡者之后,炫耀你的功绩么?”多日来地憋屈,让孙翊刚强的性格重现,甚至有些不顾后果。鲁肃面色几变,对孙翊地表现很是担心。

    “备一生几起几落,最窘迫时。比之叔弼此刻可说无二。”刘备笑了笑,不以为意地说道“叔弼可能很是记恨于我,恨我覆你孙家四代基业。但叔弼又想过没有,终文台、伯符两世,又有多少诸侯的基业覆没于你孙家之手?”

    听到这里,孙翊面色一滞。如今地孙翊,早已不是当日的莽撞青年。多年的半软禁式的生活。让他更多地学会了思考。单就孙策这一代,就有严白虎、刘繇、王朗、刘勋等诸部豪强,而被孙策击灭的大部豪强,几乎是举族被诛杀。不留后患。这些事情,孙翊虽未亲自参与。但却也很是清楚。对比起孙策,刘备给孙家的待遇。如果不算这次的事,确实要好上许多了…想及此处,孙翊不由得气势稍减:“皇叔先前既然已放过我孙家,为何如今又来追究?伯阳、叔朗行事虽然冒失,但稍施戒惩即可,何止于死?除伯阳兄外,我孙家并无一人有心反叛,皇叔为何要将我一家老小拘于庐江?”

    顿了顿,孙翊激愤地说道:“翊可以孙家列祖列宗之名起誓,我孙家绝无心起事反叛,若有虚言,叫孙翊受天诛地灭。”

    “叔弼,此事系出误会。备前些日正在荆州督事,不在庐江。此事极可能是许昌曹cao借机生事,以造成扬州之乱。”刘备收敛笑容,恳切地说道“我既返回,定还你孙家清白。”

    “如此多谢皇叔!”孙翊先是勉强谢了一句,随后又说道“伯阳、叔朗之事,还请皇叔给个交代!”

    “叔弼仍以为伯阳和叔朗是我下令所害?”刘备轻摇了摇头,叹气说道“若我要害你伯阳、叔朗,乃至你孙家,何必行此拙劣之策?杀人却弃尸于众,又是在临淮之地,我如何能摆脱凶嫌之名?叔弼可知此事已闹得扬州一片混乱,人心惶惶,此刻我军正与曹军四线开战,扬州如若内乱实是自取败亡。”

    因为受条件所限,孙翊并不知此事所造成的巨大影响,更不知此刻曹、刘两方所进行地全面对抗。得到刘备同意后,鲁肃将一应地情况向孙翊做了细致的说明。两盏多茶的工夫,鲁肃才将情况说完。听罢后,孙翊也是满面震惊之色。仔细思考后,孙翊心中的疑惑也是倍生,先前对刘备所怀地巨大愤恨也淡了许多。

    “此事还请皇叔为我孙家主持公道!”孙翊站起身,躬身向刘备行了一礼,恳切地说道。

    “叔弼放心!”刘备颔首,微笑说道“我先让人为老夫人和叔弼你们在庐江安排一个好住所,待过几日后,再送你们回临淮,如何?”

    “多谢皇叔!”孙翊略一沉吟,说道“翊有一请,还请皇叔应允!”

    “叔弼请讲!”

    “若此事了后,能证实我孙家清白,翊愿举家迁往荆州,不知可好?”

    刘备微怔,随即明白孙翊的这个提议,正是为了让孙家彻底地避开政治风暴地旋涡。孙家与扬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荆州却是一片空白,迁到荆州,孙家就失去东山再起地可能性。

    “可以!”刘备轻笑着点了点头。鲁肃也是颇为惊喜地看着孙翊,很惊讶这个当年屡屡为意气与自己胡搅蛮缠的青年居然变得如此成熟。待孙翊随士卒离去后,刘备轻叹口气,向鲁肃问道:“子敬,你看此次的风波,会造成多大损害?”

    鲁肃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主公雷霆处理此事,已将损害降至最低。扬州内部的危害,在主公的应对策略下,过些时间当可消祢于无形。目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前线了。此事必由曹cao所谋划,曹cao也断然不会放过这个足以影响战场局势的机会,就看君侯、将军他们怎么应对了…”

    鲁肃想说出对张懿的怀疑,但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说出口。

    “恩!”刘备轻应了一声,举步走到厅外,仰望着苍穹,不为人听地轻叹道:“仲司,你叫我如何处置你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