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章下 (第2/2页)
公谨兄做主…”孙翊难得地不再与周瑜抬杠,轻轻点头应道。 “好!”周瑜立起身形,顾望了一眼庐江城所在方向,咬了咬牙,沉声说道“传令全军,后撤纵阳口,与蒋钦水军汇合!” 就在太史慈等人准备回到队伍中执行周瑜的撤退命令之时,北面突然传来一阵喝骂之声,而且内中搀杂着兵刃相交之声。 “子明,快去看看怎么回事?若是敌军斥候,尽全力将其击杀!”听动静,周瑜便知应不是与敌军遭遇,更可能是又碰上了敌军斥候,当即对吕蒙吩咐说道。 “是!”吕蒙领命迅速离去。 过不多时,吕蒙便疾步回返过来。 “子明,情况如何?”太史慈略有些诧异吕蒙为何这般快就回来了。 “前部确是遭遇了敌军的斥候,但末将过去时,敌斥候虽被射伤,但仍然逃掉了,而且他…砍死了一名兄弟!”吕蒙无奈地说道。 周瑜眉头紧蹙,随即沉声说道“事不宜迟,立即撤退!” 大半个时辰后。关羽、李通、赵云等人先后得到了有另一路江东军正经由陆路朝庐江进犯的消息。但令三人感到非常奇怪地是——沿纵阳河水路而来地那一路敌军,本应已到达庐江,但斥候却始终未曾发现其踪迹。 而此时,日已近午,漫天的大雾也开始逐渐变淡,可视度大大增加。关羽一面让赵云加派斥候探索敌军动向,另一面将李通、赵云召至城中,商议军情。 “君侯。莫非周瑜行的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赵云拧眉思索了片刻后,有些不太确定地说道“由纵阳河进犯之军只是个幌子,敌人真正地,援军,其实是陆上这一路?可惜斥候未能探明陆上这路敌军的人数,否则便可推出一些虚实!” “若果真如此,这周瑜也未免太过厉害了些…”李通面现异色,沉声说道“在这样地大雾下,这支陆上的敌军居然还能够进到庐江城南占里处。足可见其必有指示方向的器具。如此看来。周瑜分明是早知有此大雾,且以此来设置计策…” “敌情未明,一切皆是猜测…”关羽微捋颔下长髯。沉声说道“幸得大雾已然淡去,至多再半个时辰,雾气便可散尽。届时,便可把握敌军之动向!于此之前,一切皆需谨慎行事!” 又半个时辰后,雾气果然散尽,但斥候却传回了一个接一个令人惊异的情报:一方面,先前发现沿陆路进犯的敌军,根本就没有继续朝庐江进军。反而踪迹尽失;另一方面,斥候终于再次获得了沿纵阳河进犯敌军的线索——那支敌军所有的战船,居然全部停在了距离庐江尚有10余里的一处河弯…与此同时,斥候还回报说,未发现西面沿皖水进犯敌军有进一步地进军迹象! 一时间,关羽、李通、赵云等人尽数陷入困惑之中,谁也猜不出敌军究竟在搞什么鬼。 未时,风骑斥候发现停驻于纵阳河的江东军开始顺河南撤。 与此同时,风骑斥候也探寻到了皖水敌军的踪迹——居然也是停驻在了一处河弯。根本没有继续进击。 至此时,终于有些恍悟的关羽,急令赵云领两曲风骑兵向南面追踪攻击,其余兵马仍驻守庐江。 八月十九日晚酉时,长江纵阳口 我携虎枪、狼牙二营搭乘运输船只,在一部锦帆营战船的护卫下,历经10个半时辰,终于赶至纵阳河口,汇合了丁奉的一部锦帆军战船。 “什么?周瑜已经撤离?什么时候的事?”听得丁奉的禀报后,我大感惊诧地说道——周瑜只比我早一天抵达庐江地域,难道他只用一天时间就从二哥和李通、赵云的手中将孙翊救了出来?这怎么可能? “大约一个时辰前,看样子似乎是准备撤回柴桑!”丁奉恭敬地回道“甘统领已率主力战船尾随追击过去了!统领命末将留驻此处,为将军护行!” “可看得出周瑜军地战损情况?”我略一思索后,沉声询问道。 “敌军好象没什么伤亡,甚至看不出交战地痕迹!”丁奉迅速地回道。 难道根本就没有交战?我目射惊异之色,沉思了起来。如果周瑜真是不战而退,那只有两个可能——其一,周瑜主动放弃了救援;其二,孙翊军已经被歼,周瑜不得不放弃救援。究竟是哪一种呢? 就在这时,西北面岸上突然隐隐地传来一阵奇怪地声音,而且声音变得越来越清晰。 “马蹄声!”我眉头一挑,望向马蹄声传来的方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