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雾失故园 (第7/7页)
大伯父的死。祖父最宠爱的就是大伯父。痛失爱子,祖父几乎死过去。祖父发誓要生吞大福的心肝。 大福从此狼迹江湖。 长根就留在祖父身边了,祖父视同骨rou。 后来家乡起了土匪。为了免遭强人侵扰,祖父同族人商议,组建了子弟兵。于是二伯父和长根为首拉起了百多号人马的队伍。 山里的土匪常常火并,大王隔不了多久又换了。有回探得坐头把交椅的就是大福。原来大福在外闯荡了好些年又回到了家乡。他知道自己血债在身,不敢回家,就上了山。这伙土匪唯一不敢打劫的就是我们这个村子,所以一直把我祖父家视作对头。大福深知自己只有将我祖父一家斩尽杀绝他才能安安心心回家。这样,大福一上山就同那股土匪很投机。毕竟又是正规部队混过的,不久就当了大王。 大福当上大王不到三个月,冤家路窄,被我二伯父他们活捉了。二伯父举刀开他的胸膛时,大福表情镇定,只说了句大哥找我来了。 祖父生吞大福心脏以后半年,家乡解放了。 礼叔讲完之后天已黑了。户外街灯通明。在我送礼叔上招待所的路上。礼叔要我尽自己能力翻一下案,说我祖父和二伯父他们并不是那种十恶不赦的人。我不作声。 街道上小车往来如梭。车灯令我眩目。 年初我回去了一次。在山头上躺了许多年的那十四个大字早已荡然无存。青山依旧。雾照样很重。父母正请木匠在做棺木。做棺木开工叫发墨,完工叫圆盖。这在老人家是大事。圆盖那天需得摆宴请客。 从发墨到圆盖那几天,爸爸mama比小孩子过年还开心。全家人都到齐了。爸爸躬着腰在院子里颠来颠去,像只觅食的驼鸟,很忙。mama坐在轮椅里。孙子外甥们跑过她身边的时候,她就用手拉一下,笑得很满足。jiejie已很像一个城里人了,戴着全套金首饰。我发现她用手掠一下头发的时候,流露出一种知足常乐者的优越感。姐夫总是和气地笑。他这种人当不了领导,可单位人都讲他好。哥哥俨然经理派头,骑着摩托早出晚归。他有点财大气粗的味道,但又不至于为富不仁。有天正好碰上桃花寄钱回来,上海佬有意高声张扬。哥哥听了,似乎是不露声色的哼了鼻子。我便从mama那里知道,桃花很少回家,倒是按月寄钱回来,也算是一个孝女。嫂子水月总是忙忙碌碌的样子,说话嘴快。 母亲已经很干瘪,只有鼻梁还可以让人考证出她年轻时的姣容。我承认,我对mama的感情一向比对爸爸深些。我不明白,爸爸mama对做棺木为何那么高兴。那两个笨重丑陋的木箱几乎令我反胃。人是不是历尽沧桑之后就会超然地面对死亡?我独自感慨着,有点忧伤。 圆盖时,老人要在棺木里躺一会儿,说是可以延寿。爸爸喜滋滋地爬进去了躺了一会儿,连声说道很好,很好。mama得由人抱进去。我去抱mama。当我的脸挨近mama的脸的时候,好像我全身的水分都要从眼睛里流出来了。我真想拥抱一下亲吻一下我这含辛茹苦一辈子的老mama!我知道乡里人不习惯这种亲呢,便慢慢地抱起mama,再把她轻轻地放进棺木里。我想尽量延长这一过程,让我的脸同mama的脸久贴一会儿。 mama躺在棺木里美美地笑,笑得有些腼腆,像位新娘子。我再也禁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mama试了棺之后,我坐在mama身边,提到了礼叔告诉我的事。 mama叹道,人都死了这么多年了,算了吧。 爸爸说,应为你爷爷、二伯父,还有长根伯伯整下坟,倒是真的。 那天摆了二十几桌宴席,乡亲们放着鞭炮来喝酒。只有上海佬一家没有到。我们这边热闹喧天的时候,颤颤巍巍的上海佬在家狠狠地喝鸡唤狗。那是个太阳很好的日子,上海佬高声大气一阵后,孤零零地坐在屋前的场院里打瞌睡。见了这个场景,我无端地感到凄凉,胸口隐痛了一阵。 照样是船哥掌厨。那天他喝得太多了,醉得在地上打滚,哭着小金小金。小金是青英生的头胎,死了,二胎活了下来,名字也是小金。小金出生的年代正是大批铜臭的年代,人们并不拜金。可船哥为什么硬要拥有一个叫小金的孩子呢?现在船哥并不富裕。他房子已从我家隔壁的老屋场搬出了,修了一栋四封三间的土砖房。mama说船坨可怜哪,碰上有人做红白喜事,他就早饭中饭都不吃,给人帮忙完了后,晚上再饱饱地吃一顿,喝一顿。一喝就醉,一醉就哭小金。幸得他当兵出身,胃好。 船哥还在地上打滚。我心里酸酸的。 妻这是第一次到我老家,一切都新鲜。见家里有事人人都来帮忙,都来凑热闹,真有意思。她说还是乡里人朴实、厚道,不像城里人那么虚伪和市侩。我听了只是笑。 今年上半年船哥死于胃癌。最初没有发现,一发现就是晚期了。他临走时嚎啕大哭,说还等五年死就好了,等五年儿子就有十八岁了。这件事是妻子半夜里醒来,梦呓一般告诉我的。她白天就知道了,忘了同我讲。我听了胸口发闷,起床到阳台上吹风。远远地看见街道那边的路灯幽幽的,叫人发凉。 清明前夕,收到家乡县委办公室一份公函,说我们家里为我祖父、二伯父和长根树碑立传,在群众当中影响很不好。 我连忙写信给哥哥,劝他不必多事。哥哥回信说事情并不是传闻的那样,只是按旧制给三位阴间人各打了一块墓碑,不过刻出生卒年月而已。 既然如此,我想也并不为过。我没有回复这封公函。 这件事刚平息,最近哥哥又来信,说上海佬同我家争地方。哥哥想在我家同上海佬家的分界处砌道围墙,她不准砌在那里,说界线还应往我家这边移一尺五。哥哥不让。于是上海佬天天叫骂,不怕你家有钱有势,要打架就打架,要见官就见官。 这种事最没有意思,我回信劝哥哥谦让,讲了六尺巷的典故,并附上了“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打油诗。信发出之后,我觉得自己很迂腐。 我写完这个东西之后,头脑很不清楚。户外月亮朗照,地上像生了厚厚的白霉,令我呼吸艰难。我紧闭双眼,屏息静气,着力去想一想故乡的一草一木。可向我汹涌而来的是严严实实的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