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全_第四章公共关系是第一生产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公共关系是第一生产力 (第2/5页)

"

    我想,真是奇怪啊,这门课程和足球有什么关系呀?唉,我这是瞎着急个什么劲儿,我狠狠地骂自己,人家可是著名学府的讲师,授课方式肯定和其他小地方的不一样,没见过世面,在这里胡乱猜疑什么?好好听课!

    "我昨天看了贝克汉姆的表演,那就一个帅啊!在座的肯定有好多也比较喜欢他吧?"

    有几个女生举手示意表示她们很喜欢。

    "很好,我也很喜欢。不,说喜欢,这个程度还远远不够,确切来说,应该是崇拜。我们知道,贝克汉姆于1975年5月2日生于伦敦,身高1。83米,体重75公斤,是一名中场球星。他是一位厨师与理发师的爱情结晶,相貌英俊…"

    随即她眼冒红光,深情地说:"他是当今国际足坛的偶像派球星代表。不过,我觉得从他帅气的外表与冷酷的眼神来看,他更适合做一名影星…"

    我越发糊涂,看看周围的师兄师姐们,似乎已经习惯,有的在不停地用手转动笔,有个女生在描眉毛,我前面的男生抱着一本古龙的《欢乐英雄》看得正欢。

    苍小惠继续讲道:"在11岁的时候,贝克汉姆在足球上面表现出来的天分就引起了英国足球名宿鲍比·查尔顿的注意,在这位前辈的帮助下,小贝克汉姆参加了巴塞罗那俱乐部的一次训练营…"

    "在1991年时,贝克汉姆如愿以偿,进入了曼联俱乐部,从此开始了与该俱乐部的不解之缘。此后,他的技术日臻完善,很快就进入英格兰青年队,并在1992年,代表曼联首次参加正式比赛。1996年在对摩尔多瓦的比赛中,他第一次代表英格兰亮相…"

    我一边听课一边不住地点头,"这样哦这样哦,这个老师还真渊博啊。"

    "作为一名中场球员,他是一名有争议的人物…"

    "他的任意球与45度斜传中路技术,绝对是当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但他的防守能力、带球突破能力,却存在明显的不足…贝克汉姆在曼联俱乐部,已经取得了几乎所有的荣誉,他在1999年获得过冠军杯,同年获得丰田杯,1996、1997、1999、2000年的英超冠军…"

    我不停地点头,"分析得真专业啊。"

    下课铃响了,我一看表,靠,她整整侃了一节课的小贝。

    可是还是不明白小贝和这门专业课有什么关联,看来是我过于愚笨,罢罢罢,也许人家下面会详细讲解相关内容呢。

    上课铃声响起。

    苍小惠再次坐在了讲台前。

    "前几天看了几部法国的电影,感触颇深。首先是由HouHsiao-hsien导演的《千禧曼波》(MillenniumMam波),HouHsiao-hsien是《电影手册》最新一代编辑们热爱的导演,《千禧曼波》主要讲述年轻人的情事,落脚处是旧时代精神,有点类似《南国再见,南国》。在影像上侯孝贤开始运用窄小空间的特写镜头的游移,摄影师李屏宾的出色表现对此片的贡献要比热点女主角舒淇大得多…"

    我的头上开始冒汗,真是越发听不懂了,这都哪儿跟哪儿的事啊!

    "《穆赫兰道》(MulhollandDrive)也十分的精彩,建议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下。导演是DavidLynch,影片讲述了一个弗洛伊德式的噩梦,一个女演员来到好莱坞寻梦,却又被影像抛弃,情节编排错综复杂、千头万绪…"

    我终于忍不住,捅了捅前边看《欢乐英雄》的男生,"打搅下,"我小声地问,"这是在上什么课啊?我好像进错教室了。"

    那个男生头也没有回,"《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哦,谢谢。可是…可是为什么没有一点和课本沾边的地方啊?"我硬着头皮再次发问。

    他终于抬起头,"你是新来的吧?大一的?"

    "是,是啊。"

    "先听着吧,这个老师就这样,前三节课总会讲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只有第四节课才会讲教材的内容。"

    原来如此。

    既然这样那就好好地听吧。

    "《贵妇与公爵》讲述了…"

    "奥利维拉是一位葡萄牙的伟大导演…"

    终于,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

    教室陆陆续续地走了近一半人,包括坐在我前边的男生,他临走收拾教材时,我看到了他署在教材封面上的名字:孙鑫,莫非是林傲雪常提及的老乡?

    孙鑫经过我的座位时笑着说道:"怎么,你不走?"

    "走?不是还有两节课呢吗?你们都去哪里?"

    "二楼餐厅啊,十点开饭了。"

    "不是早上六点到八点半,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吗?"

    "你说的是一楼餐厅,那时候谁起的来?再说了,饭菜又那么差,根本没几个人去吃。我说的是二楼的餐馆,现炒现卖,上午十点到晚十点营业,价格不菲但量足,我们一直都去二楼。您瞅准了,Z大二楼餐厅!嘿嘿,所以通常大家都是上完第二节课,然后逃课去吃饭。怎么美女,要不要一起去?"

    我摇摇头:"谢谢了,我还想听会儿课。"

    "听课?"他撇撇嘴,"听什么啊,回去自己画几笔得了,她的课很少有人听的,要不是这几天班主任老查我的考勤,我才不来呢,反正已经签到了,现在去吃饭喽。"

    "对了,"他诡秘地笑笑,说道:"如果我推算的不错,第三节课她八成会讲东北二人转。"

    "东北二人转?"我愣住,正想继续问,他已经拿着书本出了教室。

    我只好继续留下来,一数,十根手指都用不完,还剩下八个人。

    我以为苍小惠进来看到这么多人可能会有些气愤,结果她像是没有看到一样,翻开了一直拿在手中的课本。

    她突然问我们,"你们最近有没有看东北二人转?"

    "没有。"

    "哎呀,那么精彩的节目怎么能错过呢?只要有,我是绝对不会错过的。上次我讲过,二人转的传统曲目很多,有三百多个。艺人有-四梁四柱-之说。"

    "那么什么是-四梁-呢?实际上,它指的是大四套曲目,有《钢鉴》、《清律》、《浔阳楼》和《铁冠图》…"

    "-四柱-指的是小四套曲目,有《西厢》、《兰桥》、《阴魂阵》和《李翠莲盘道》。这是二人转艺人的拿手曲目…"

    "近几十年来,又有大批的新创作曲目,如《丰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