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法则_第二百一十二章京都内的声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二章京都内的声音 (第2/3页)

吃之下,皮酥『rou』嫩十分的鲜美。

    张老爷子卸任后就搬出了中南海,他很喜欢京都的四合院,所以现在的住所就是大四合院,不过外人想进入这座四合院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这里的保卫级别可是相当高的,老人仍然有警卫员、专职保健医生、专职司机,『门』外有着庄严的武警战士站岗,高建彬跟着张文华和李盛华进了大厅后,直接就被警卫员领到了书房,他看到了两位老人正在下围棋的时候很是震惊,他也想不到这两位位名声显赫的国家领导人是这样的和蔼,两位老人虽然没有站起来,但是左边的老人笑着指了指沙发,说道:“来到这里不要拘束,我们也就是退了休的老头子,随便坐!”高建彬还是规规矩矩的坐下来了,身上都紧张的出汗了。

    再看了看张文华和李盛华,表现的要比他好得多,但是也没有随随便便的意思,这两位老人当年那可是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其中右边那位更是举世瞩目执掌国家中枢的巅峰人物,别说是他,等闲的部级干部想见到这位也是难似登天。

    张瑾萱先和李老爷子打了个招呼,然后像个小『女』孩一样跑到了祖父的身边撒娇,老人很慈爱的询问着孙『女』的生活学习工作,说道:“谨萱,你也不小了,什么时候把男朋友领回来让我见见?”张瑾萱笑着说:“我现在还没有找呢,原因可不是我拿着张家的名号去压人,还没有碰上合适的。现在我的朋友们都以为我是个老百姓的孩子,估计那些追求我的男孩们知道我们张家以后就吓得不敢来了。”

    张老爷子微笑着说道:“你做得对,这么多孙子孙『女』里面我就喜欢你这一点,那几个东西就知道拿着张家的招牌举在头上,张家又怎么了?就算是有些名声那也只是父辈祖辈的心血换来的,京都里面像是我们家这样的多了去了,不劳而获的感情这对于他们以后的生活可是没有什么好处,真正生死不渝的感情不是凭借身份地位才能换来的,就算一时达到了目的,能不能得到一辈子的幸福那还是两说了。”

    张瑾萱答应了一声就跑到里面去看祖母了,老人转过头来,拿起桌子上的烟递给了高建彬一支,慌得高建彬连忙双手接了过来,手心里都出汗了。李老爷子说道:“虽然你是第一次来到京都,但是我对于你的名字可是一点都不陌生,借着这次你来京都向国务院农业改革小组做工作汇报,我就让文华带你过来,想看一看你这位新农业产业化改革模式的倡导者,这是一个于国于民都有着很重要意义的模式,而且难得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的国家最大一部分人群是广大的农民群众,他们的生活状况牵挂着每一届党政领导的心,这些农民群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基石,基础不牢大厦将倾,这是很浅显的道理。”

    张老爷子也点了一支烟,说:“虽然你的思路和做法没有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至少推进了农村发展进程一大步,你在石桥镇搞得工作,是一个全国农业改革工作的成功典范,对于很多类似的乡镇能起到很高的借鉴经验和指导思路,一个石桥镇发展起来对大局起不了什么作用,关键的是石桥镇这样成功的模式是可以进行复制的,不是唯一的。

    高建彬和张文华李盛华三个人,老老实实的听着老爷子的谈话,李老爷子接着说:“所以南江省委省政fǔ特别器重你,所有的宣传目标一个时间段内都放在了你的身上,国务院农业部『门』也大力的推行你的方案。至于经济上的成就和你的方案一样,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背靠着海州市的城市发展机遇,战略眼光有很高的水准。这个对于国家来说倒是一个干部正常的工作,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发展空间,照搬石桥镇的方式那是行不通的。”

    老人们说的都是切合实际的情况,指出了高建彬这段时期的一些要点,第一点,高建彬之所以这么有名气是因为南江省委省政fǔ启动了宣传力量,把他塑造成为了新时期党政干部的典范,时势造英雄,对于广大农村农业的工作,需要宣传高建彬的政绩和石桥镇的成功模式。借此来带动全省工作的开展,而并不是高建彬依靠着石桥镇就能够如此风光的根本因素。为了解决全国农村的发展问题,国务院的农业部『门』也在时刻的寻找好的方式方法,这也就是高建彬之所以来到京都的原因。

    第二点,高建彬在经济领域的才华是他的工作思路方式正确,能够看到城市的发展的不足之处,那就是容积量已经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一部分相对薄弱的企业势必要走出城市,进入郊区和城乡结合部。高建彬正是瞅准了这一点,找到其中对石桥镇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契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