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五章省委书记的教导 (第3/3页)
是把工作做好,吸取总结得到的经验,并加以提炼和升华,到了东部新区也不要想得太多了,海州的圈子里出现的斗争和你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你的前途和机会不需要你考虑,组织上会为你做出规划来,你要记住,你是省委选拔的干部,把自己的眼界和思路放开,不要被外力所『诱』『惑』或者是打倒,南江省一直以来都是从稳定中谋求发展,对于下边的要求未免有些松散,让一部分干部们没有了危机感和压力,随之也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常抓不懈是去年年底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将会在『春』节过后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行动,配合中组部的干群关系思考活动同步进行,这是一个你打开局面的契机。”周雪娇说道:“海州市委市政fǔ对于东部新区的支持还是很大的,那个地方给建彬的是绝对权力,所有的资源全部向那里进行倾斜。” 周国林的谈话中表达出他要说的两点意思,都是关于高建彬的,第一个就是南江省的确是存在着权力更替的事情,周国林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让他安心的工作,不要去搀和这样的事情,这个不是他应该去碰的,南江省马上就要掀起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高『潮』,南江省委的工作方式将要发生很大的转变,在此期间肯定是要出现一些人事变动的。再一个就是要求他把东部新区的问题彻底的解决和扭转,成为像是石桥镇那样具备代表『性』的区域,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是在经济和民生上,更主要的就是党务工作,并且指出了东部新区工作失败的原因,要他配合着中央的文件『精』神,打开那里的工作局面。既然周国林把年初省委工作的重心提前给高建彬说出来了,那就是要高建彬提前做出成绩或者行动来,这样占据了有力的条件。 周国林说道:“以前东部新区成立的时候海州市委对于那里的政策和支持也不比现在少,为什么就丝毫没有什么起『色』,没有办法实现原来的意图呢?关键还是干部的任用问题,是人的因素造成了现在的局面。文华书记当时的构思也不可谓不好,依托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四周辐『射』,吸取石桥镇的先进招商发展经验,带动整个地区的高速发展,让东部新区集中海州所有的资源,成为第二个石桥镇模式,我对此也是全力支持的,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这就是代表着中间的环节出现了差错,第一,海州市委市政fǔ对于东部新区的期望太高,对于东部新区实际达到的效果过于乐观,没有给新班子缓冲磨合的时间,盲目的下指标结果就是导致了新班子急于求成,出现了不该出现的过失,比着葫芦画瓢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周雪娇说道:“是有这样的现象,我到海州看了看年度计划,东部新区的指标完全是按照石桥镇的标准进行的,招商引资工作和房地产开发工作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给一个新组成的党政班子下达这样的指标根本就是不现实的,新班子的干部们也不能说是不努力不去找方法,但是想要做到这样的目标难度简直是制造奇迹。” 周国林点头说道:“第二,在选择党政班子领导的时候当时文华同志根基不稳顾忌太多,总想要面面俱到维持各个方面的利益,在当时来说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我还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构架导致了下面的干部们相互受到了牵制,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两套班子相互拆台搞窝里斗。合并的区域本身还是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工作中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善,才能取得成效,奈何海州市委市政fǔ谁也不愿意去接手做这件事情,最终还是造成了干群关系的极度不协调而告终。我本来和陈省长对于这个东部新区是很看好的,但是结果是非常不合人意的,这个文华同志没有做完的事情,就要靠着你来弥补了。你在聚会的时候对于东部新区工作的开展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认为还是可行的,和光同尘中庸之道不是用在东部新区的,任何时候都要把握住一个原则,那就是只要是对党和人民有利的事情就不要犹豫,可能暂时你会遇到不小的困难,但是对你将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你要想走得更高,就不要在圈子里做好好先生。” 其实高建彬真的是不知道他此刻有多么的幸运,周国林这样耐心细致的教导一个晚辈或是一个下属干部,实在是非常罕见的事情,连周雪娇在一边也有些嫉妒,她可是周国林的亲侄『女』,平时也不见得就有这样的待遇。作为省委书记每天关注的事情都是重大的决策和工作,何况他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身份,需要处理的事情就更多了。高建彬连省管干部的级别都达不到,却能够走进周家得到这样的指点,可见他在周国林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换做是其他人想都不要想,要是周国林对于南江省每个处级干部都这样关注的话,那累死了也忙不过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