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法则_第三百五十二章墙角挖不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二章墙角挖不得 (第2/3页)

来共进晚餐,肯定不是简单的聊天,副总理哪有那个空闲时间找他这样一个小干部东拉西扯,问的肯定是关于这次招商引资洽谈会的事情。

    等了大约有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高建彬听到了一阵脚步声由远而近向客厅走了过来,隐隐约约听到了吴『春』杨的声音,他赶忙站了起来,客厅『门』一开,吴『春』杨、郑文建、余勇建以及黄搏走了进来,吴『春』杨笑着和高建彬握了握手,接着是郑文建和余勇建,等到三位领导都坐下后高建彬才坐了下来。吴『春』杨说道:“这次由商务部和沪市市政fǔ联合举办的招商引资洽谈会,对于我们国内的开发区来说是个很好的窗口,即可以展示我们的市场潜力也可以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交』流。建彬同志今天上午对于目前开发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总体上来说我还是感到满意的,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国际环境的变化,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改变,我们国家的市场开发程度在不断的加强,所以企业也要开放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要不然就会落伍的。”

    郑文建看了看高建彬笑着说道:“上午的座谈会我也是很受启发,建彬这样不到三十岁的小伙子想的这样长远,看待问题这样的敏锐,具有相当水平的远见『性』和战略高度,这证明党中央关于干部年轻化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年轻的领导干部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以后我们沪市要进一步的把党中央的决定执行到位,多选拔出几位上帝之手,那样做梦也会笑醒的。”吴『春』杨说道:“文建同志看起来是求贤若渴啊,始终不肯放弃当时的念头”郑文建说道:“像是建彬同志这样的英才我当然是要不遗余力的挖到沪市,我坚信沪市这样的舞台才更适合他的发展,都说建彬同志是农业战线上的『精』英,但是据我看起来他在经济领域的才华丝毫不亚于前者,既然能够在海州把三十亿的投资从市里面转移到乡镇,那就证明他对于机遇的把控其眼光真的是少有人及。”

    高建彬听到郑文建的话身上都出汗了,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这位郑书记还真是直接,上来就要挖墙脚。他刚要开口说明现在的情况,吴『春』杨副总理却笑着说道:“至少在三年以内你这个愿望是实现不了了,农业改革工作是国家的重点施政方向,这个力度到底怎么样你作为政治局成员心里很清楚。建彬同志当时在南江省搞出来的新农业产业化改革模式,两年时间让石桥镇十几万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当时受到了王胜光副总理的高度认可,并亲自去了石桥镇现场视察。如今在许多的省市都已经大面积的进行了推广,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践证明这个模式的运用是非常科学的,这对于我国农业的转变来说可是极大的贡献。”

    郑文建有些不明白吴『春』杨的意思,说道:“这些我都是知道的,可是与建彬同志到沪市工作没有什么冲突,也不能老是把他放在乡镇上吧,那样岂不是有些可惜?”吴『春』杨笑着说:“文建同志先不要着急,这段时间听说建彬同志把这个模式进行了升华,不再是有针对『性』的措施,而是从全国农业的大局作出了新的改革,成为了新农业深度开发模式,要从根本上扭转农业的格局。王胜光副总理把这项工作上报了中央政治局,并得到了首长的亲自批示,在海州市东部新区作为此项工作的试点,为此国家财政不计成本的投入了十几个亿的资金,估计现在前期工作都已经开始运转了,你要是这个时候把他『抽』走,王胜光同志肯定第一个就不会答应的,国林同志和锡坤同志更不会答应,所以啊,这不是建彬同志的因素,要想把他调来沪市你先把这两道关口打通,甚至于还要做一下首长的工作才行”

    听到这里郑文建就知道没戏了,让他做首长的工作,开什么玩笑,就算是王胜光他也招惹不起,明年**之后人家就是九大常委之一了。但是他此刻看待高建彬的眼神更加欣赏了,这小子绝对是前途无量,周国林也是要去国务院当副总理的,有这样的关系存在,凭借着他实实在在的政绩,至少成为省部级领导干部一点问题都没有。

    吴『春』杨对高建彬说道:“建彬同志这次把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招商手册带了没有?我想看看你的具体『cao』作思路是怎么样的。”高建彬连忙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手写的材料递给了吴『春』杨,说道:“首长,招商手册是在海州印刷的,明天我们管委会的干部们才能到沪市,这是我当时起草手册的原件。”吴『春』杨接过去笑着说道:“原版的才更加真实,黄主任去通知一下餐厅准备上菜,我把这份材料先看完。”还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