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废然而返 (第2/4页)
不然还是默默的陪坐一旁,听着他们的交谈比较恰当。 然而也不是人人都只对汪老板与贾知府感兴趣,适才那位曾经仗义执言的严编修就与文定聊了起来。 对于这位严编修,文定除了感激之外,更多的是心慕神往。 自己儿时最大的梦想,也就是有朝一日能好似他这般做一名翰林学士,虽说是事过境迁,自己已经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不过能与这位才学不凡的翰林老爷聊聊天,也是件让人舒心的事。 通过与严惟中的交流,文定知道他乃是江西分宜人氏,弘治十八年进士,列二甲第二名,而后便一直在翰林院供职,眼下因为身体抱恙,一直在家养病。 适才在明月楼,严惟中见到文定能够不疾不缓,进退有度的应付对方众人的夹攻,能在硝烟弥漫的辩论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度,印象也是极为深刻。 迸话有云人不可貌相,然而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却能叫人看出许多东西来,只是几个时辰的观察与交流,就在文定、严惟中二人的脑海中,对彼此产生了良好的印象,有种相逢恨晚的感受。 ‘哟,严大人与这位柳朝奉倒是谈的十分投机呀!’就在二人谈兴正浓之时,一直周旋于各商贾之间的贾知府凑了过来。 严惟中侧过脸,一见说话的正是这位扬州知府,忙应酬道:‘这位柳兄弟倒是十分有趣,有机会大人不妨也与柳兄弟聊聊。’ ‘一定,一定。’短暂的客套了几声之后,贾知府急忙又将话题扯到自己所关心的地方:‘不知严大人预备何时还朝复官?自从刘瑾、焦芳一干阉党坍塌之后,朝廷内空出了许多职位,正是用人之际,以往那些被他们排斥的江西官员也纷纷回任。以严大人之大才,李太师都倍加赞赏,又有费阁老费大人的保举,日后在朝中必是大有一番作为。’ ‘贾大人言重了。’严惟中小心翼翼的道:‘费阁老不过是看在同乡之谊,对小弟说过些许勉励之言罢了;李太师那儿就更谈不上了,他老人家对我这不长进的后生晚辈仅仅说过一句戏言,却让旁人误解以为如何如何了,其实以他老人家之高才,我等小辈纵使再学上一生光阴,亦是难以望其项背。’ 席上之人一听,霍,了不得呀!连费宏费阁老、李东阳李太师这样的国之栋梁,圣上所倚重的股肱之臣,都对这严编修赞赏有加,那日后此君的荣华富贵,位极人臣还能有跑吗?立即,所有的关注,所有的赞誉又全都向他这边倾斜。 只要是稍稍关注当今朝廷动向之人,就会对两位大臣的名字如雷贯耳,二位大人都是一样的少年有成,一样的声名传天下。 李太师年少之时便是名声广播,得到过代宗陛下三次召试,喜而抱至膝上,赐果钞,十八之龄便得中进士,后来便一直供职于京城之中,累迁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如今更为圣上封为太师。 费阁老就更不凡了,十六岁中举,刚满弱冠之年便独占鳌头,成为我朝开科以来最年轻的状元郎。从此之后他便是天下读书之人心中那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无数先生长辈口中教育子弟的榜样。 文定清晰的记得,他是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状元及第。那年,当文定得中秀才之时,夫子便满心欢快的暗自憧憬着,下一个费宏会从自己的私塾里诞生。 然而,那仿佛已经是十分久远的事情了,文定已是久不想起,可今日不知怎的,心中那股萧瑟之情竟会如此强烈。 原本以文定本来的打算,一旦将这件烫手的事处理完,马上就打道回府。然而却架不住沈立行与汪元海的诚意挽留,那位赋闲在家的严编修也邀请文定做伴同游扬州。更为要紧的是,文定还记挂着雨烟的消息。 那日在柳堤分手之后,雨烟就要文定静等自己的消息,还说要不了几日她就会来找他。 可是一转眼五、六日都过去了,仍旧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倘若是还赖在汪园住下去,文定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思量少顷,文定便寻了个借口,推说是东家临行前吩咐过,让自己去到杭州为其办件事,便向汪元海等人辞了行。而文定匆匆在杭州游荡了两日,便又马不停蹄的赶回扬州,随便找了间过得去的客栈,刚放下行李,便四处探听雨烟的消息。 命运便是喜欢时常捉弄这世间的凡人,在它面前,无能为力的凡人们只能是疲于奔波,反覆折腾。 等文定在杭州耽误了两日回来后,就听到扬州全城人都在谈论一件奇事…事隔四十年之后,苏州、杭州、扬州,再加上秦淮河四地,四位美貌绝伦的花魁再次齐集扬州,于二十四桥前群芳斗艳。 闻讯而来的王孙公子、巨贾商人不知凡几,将本就热闹无比的扬州府挤的是水泄不通。 四十年前的情形如何,大多数人并不知情,可这次的‘群芳会’,却让见惯了大场面的扬州人很是惊讶了一番,以至于虽然群芳会已经成为了过去,可走在街上,文定依然是可以随处听到各种谈论此事的声音。 其实这事早先已经在扬州城以及附近的城镇闹腾了不少的日子,不然那些齐集而来的好事之徒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只是文定压根对这种事谈不上什么浓厚的兴趣,是以便没怎么在意,错过了也并不感到有何可惜。 然而当文定无意间从别人口里听闻到那四位花魁的名字后,立即便开始对自己的粗心大意懊恼不已。那四名花魁之中,倒有两位都是自己所认识的,一位是清渺姑娘,一位便是雨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