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人生_第八章家近情更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家近情更浓 (第4/4页)

世荣恍然顿悟,拍拍自己的额头,说道:“我怎么将这事给忘了,三友呀真是不好意思,明天还真有重要的事,我就不能陪你了,还好这年景还长,有的是机会。”

    三友忙说道:“哪里,您这是哪说的,今天已经是喝的十分好了。”

    李氏轻笑着说道:“喝还是可以喝的,就是别再喝那劲大的了。”说着便往里屋走去,不一会抱出一个酒坛子,对大家说道:“喝这个吧!”

    “是呀!三友你还没尝过我们家的这个酒吧!”文定说道。

    柳道定三步两步的跑过去叫道:“我要喝,我要喝。”

    三友好奇道:“这是什么酒呀!这么值得大家期待,连道定也可以喝的吗?”

    文定接过母亲的酒坛给每个人都斟满,然后对三友说道:“试试,绝对好喝。”

    柳道定也故作神秘的对他说:“是呀!喝过我们家这个酒的人都是赞不绝口。”

    柳世荣与李氏也在那劝三友试试。在众人的推荐下,三友举起碗仔细的喝了一小口米酒,三友惊异的望着大家,竟然是米酒。

    “是米酒呀?”他好奇的问着,柳家人都笑了起来。

    文定说道:“不然你以为,能给我四弟喝的酒可不就是米酒吗?”

    二弟柳以定对三友说道:“顾侠士,我们家自酿的米酒可是远近闻名的呀!一般只在年节的时候娘才会拿出来,你可是来准了赶上了。”

    李氏怪不好意思的说道:“瞧你这孩子自吹自擂的,让顾侠士见笑了。”

    文定举起自己面前的碗一口就将其喝完,然后对母亲说道:“娘,二弟这话不假。如果人问我,故乡的味道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就如那家酿米酒,只要喝过一次那味就永留心底,难以忘记,在外面是再怎样也尝不到家乡那个味道了!”

    三友也被文定的话语所感动,举起自己盛满米酒的碗一乾而尽,一席饭一家人直吃到快亥时才撤席。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吃过年夜饭,收拾一下,閤家大小围坐一起,或与家人谈谈自己在外面遇到过的趣事,或听父母讲讲故事。欢声笑语中,一家人开始熬年夜,准备辞旧迎新,俗称“守岁。”

    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

    “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彼三友完全融入柳家人的幸福中,没有太多的奢华,一些简单的情趣都能让他们得到满足。

    文定平日里那不怕吃亏、吃苦耐劳的性格便是传自于他的家庭,他们家的人皆是如此的容易满足、容易快乐。

    “咚,咚,咚”外面传来三声低沉的钟声,柳道定一下子雀跃起来叫道:“过年了,过年了。”

    那钟声是来自东狱庙新年的宣告。

    新年里最让小孩子们高兴便是可以拿到压岁钱,小辈们会给长辈们行大礼,恭祝长辈安康,长者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送给晚辈们,这就是压岁钱,同时说一些期勉的话。

    伴着你一岁一岁的长大,收到的压岁钱面额也会越来越大。当有一年你不再收到压岁钱,那就证明你独立了,你要开始给小辈压岁钱了。

    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长,它预示着镇岁、去病、避邪、祈福等,是长者对晚辈的美好祝愿。前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

    道定早已按捺不住的向父母跪下行礼,然后急快的说道:“叔父、娘新年快乐,祝您二老身体健康福寿康宁。”

    坐在正位的二人笑嘻嘻的接受他的祝福,柳世荣将一个红包交与他,说道:“过了年又长了一岁,可不能再这么皮了。”

    “谢谢叔父,谢谢娘。”道定捧着钱包让到一旁。

    母亲嘱咐道定:“可别乱花呀!”

    文定、以定、载定分别给二位老人行礼,也分别陆续收了他们的红包。顾三友也凑趣的来给二位老人拜年,李氏还给了他一个小红包,顾三友刚要拒绝,文定便对他说道:“这是我们这里的习俗,只要没有结婚的人,过年的时候都可以得到亲朋的红包。”

    彼三友说道:“可我这怎么好意思呀!”

    “没多少,但是却包含长辈们新年里对我们未来日子的祝福”文定解释原由给他听。

    彼三友只好感谢二位老人道:“多谢伯父,伯母了。”

    柳世荣笑道:“三友呀!以后多来我们家玩,不要怕麻烦哟!”

    三友被他们一家人的热情感动不已,这时门外响起了一阵阵爆竹声。

    柳世荣高声说道:“二毛,快去把我们家的鞭炮给挂出去点起来。”

    全家人都高高兴兴出门,这时门外已是欢声、笑声、鞭炮声错综交织着。

    人们互相道贺着新年的祝福,小孩子们不断的给自己的叔伯拜年,个个都揣了一把的红包。

    “走!”文定拍了拍三友的背说道。

    三友问道:“去哪呀?”

    “带你去看看我们这里过年的热闹场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