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人生_第三章扬州趣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扬州趣闻 (第2/3页)

是否会是另一番光景。

    且说方才那费文斌听闻游少东的怪论之后,即刻便当众表叙自己的不齿,原本是想博取众人的敬重,谁知话刚落音就被游少东一阵抢白,不但不曾出彩,自己反落得境况尴尬。

    不甘心当众出丑的他,随即便又搜肠刮肚了一番,激愤的道:”那杨广于其父病榻之畔,调戏庶母,弒杀乃父,后又烝其父妃,这等违背人伦之事,难道也算得上风花雪月不成吗?”

    这等史事,连《隋书》中亦有提起,自然是作假不得。

    众人都大呼有理,游昌胜却不以为然的道:”费兄岂不知,炀帝祖先乃是经受鲜卑化的汉人,其母独孤皇后直接便是鲜卑人。鲜卑人以继母为妻、以寡嫂为妻的风俗大为盛行,怎能以我汉人之伦常来评定于他呢?”

    五胡乱华之后,北方政权一直便是在胡人手中,胡汉杂居早已是习以为常,谁能说的清这里面的干系。

    “游少东,这种话也是能胡乱说的吗?”费文斌激愤之余拍案而起,本只是说笑而已,哪知情况竟急转直下,文定不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众人中惟有沈立行还能对费文斌有所影响,忙安抚道:”别急,别急,费老弟,若是游老弟说的有何不对,你更正便是了,犯不着生气呀!”

    费文斌心中的那股子气并不是为了炀帝的血统,只是因为自己好不容易搜刮出来的说辞,被其三言两语就给推翻了,感觉着自己颜面无光,所以才故作生气状,以掩饰其羞态。既然沈老板都出面斡旋了,说什么也得给他面子。

    费文斌语气稍稍缓和的道:”沈兄,你来做个评判,游少东说那独孤皇后是胡人,这岂不是在捏造吗?姓独孤的人我见的多了,还不是与你我一般的汉人。”

    此话一出,其它人倒还罢了,游少东与沈立行立即便笑开了,文定憋了半天还是忍不住笑出声来,而那始作俑者则是一脸的茫然。

    一边竭力止住笑,沈立行一边为其解释道:”我说费老弟呀!你搞错了,独孤氏就是鲜卑人的姓氏,我们汉人里面是没有的。”

    费文斌涨红了脸,支吾道:”那、那…我也见过的那些姓独孤的人,没什么不同呀!”

    游少东解释道:”费兄,那是已经汉化后的鲜卑人,隋唐之后,鲜卑这个民族,绝大部分已经融入我汉族,再也找不出纯粹的鲜卑人了。在隋唐之前,许多鲜卑人姓氏就都已经改为相近的汉姓,比如贺赖氏改为贺氏;独孤氏后改为刘氏;贺楼氏后改为楼氏;勿忸于氏后改为于氏;若口引氏后改为寇氏等等,有些喜欢追忆鲜卑精神的家族则保持姓氏不曾变动,其实已经和汉人一般无二。”

    这等史事在文定、沈立行二人听来不算什么,可席上的其它人则如同听闻什么新奇之事似的,面面相觑不知所以,连有着一股子怨气的费文斌也不由的惊奇道:”乖乖,游少东竟然还是深藏不露之人,连这种学问也能详尽熟知。”

    “呵呵,这个自然是跟小弟家里的买卖有关系咯!柳朝奉你说是吧?”游少东说着还向文定做了一个会心的眼色。

    这下连沈立行也给搞胡涂了,神秘的问道:”哦,难道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小秘密不成?”

    “哪里哪里,游少东说的必是北魏时的石雕,鲜卑人大多笃信佛教,顽固的鲜卑贵族更是期望以此来抵制我汉人所崇拜的儒学天道,所以那时期的石雕佛像称得上是一时之最,做当铺行当的少不得会收到这类抵押品。”

    佛教也正是因为当时鲜卑王室大力扶持,方才能有后来遍布九州岛之地的光景。再到后来,有鲜卑血脉的隋、唐二朝也是大力推广佛学,而对汉族的儒家以及道教则是既用且防。

    然而宋朝与如今的大明朝则全然不是这样,二朝之中众多君主皆是信仰道学,对佛学更多的是轻视,其中我大明的太祖皇帝虽有过做沙弥的经历,然而得到大宝之后,便开始信仰道教神明真武大帝。

    而且当铺行当中,对北魏之所以会如此熟悉,除了石雕佛像之外,另外还有一层意思文定不曾解说,那便是抵押行的起源。就是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势力庞大的寺院僧人开始从事此行业,而普通商人根本不能涉足此业,直到唐朝之后,寺院势力大不如昔,商人所开的当铺方才如雨后春笋般于九州岛各地兴起。

    桌上的其它人对当铺里的内情兴趣自然也不会太大,说着说着又转向炀帝来扬州时的情景。当然别说是他们,就是他们往上追溯四十辈的祖先,也不会经历过九百年前的盛景,不过扬州人家却将当时盛况空前的画面代代相传。

    在座诸位之中,以游昌胜所知最为详尽,据他所说,其祖上昔日曾是扬州地面上的一个小辟吏,有幸参与过当时的盛会,是以给后人们留下的传说也十分详细。

    只听他娓娓讲叙道:”隋炀帝早年曾于扬州做过总管,对于此间的美景一直是不曾忘怀,说是在那年的八月份,正是遍地金黄的收获时节,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再次吸引着他。所以不等运河全部完工,就从洛阳出发,坐龙舟前来。那是一支规模无比浩大的船队,不但是前无古人,只怕后世君主亦不会有人赶超于他。”

    “光是炀帝所乘坐的龙舟便高四十五尺,宽五十尺,长二百尺。整个龙舟分四重,上重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二重共计一百六十房,都是以金玉雕刻花纹,下重有宦官和内侍居住。龙舟有殿脚一千零八十人用青丝大绦绳牵引前进,殿脚人俱身着锦彩衣袍。”

    “皇后坐的船叫翔螭舟,比龙舟稍小而装饰一样,用殿脚九百人引进。嫔妃乘坐的是浮景舟,共有九艘,每艘用殿脚二百人。贵人、美人和十六院妃子所乘的船叫漾彩舟,共有三十六艘,每艘殿脚一百人。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华丽大船上千艘,上面坐着宫人、诸王公主、僧尼道士、各国使者、宫廷卫士,总计用殿脚八百多人。”

    “这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在运河中航行的时候首尾相接,前后长达二百多里。两岸又有二十万骑兵护送,马蹄杂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